在全国面食市场的广袤版图中,重庆鲜面条宛如一颗璀璨明星,闪耀夺目。而在这背后,云阳人宛如幕后英雄,为全国面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早在汉晋时期,云阳凭借兴旺的盐业吸引了北方盐商纷至沓来。云阳人抓住契机,学习北方人制作面食的技艺,并加以创新。采用盐卤水和小麦面制作出的面食,口感独特、美味可口,迅速在当地风靡,云阳的面业文化也由此萌芽。随着岁月流转,面食制作技艺代代传承,不断发展。 改革开放初期,云阳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走出大山,将制作面条的手艺带向全国各地。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干劲与娴熟精湛的技艺,迅速打开市场,云阳人制作的鲜面深受各地消费者认可。尽管各地饮食文化千差万别、口味各异,但云阳面工始终坚守 “做消费者喜欢吃的面” 这一理念,扎根各地,开枝散叶。如今,云阳人开办的面坊已超 6 万余家,从业人员多达 20 万人,足迹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、2700 多个县级行政单位,每年创造产值逾 700 亿元 。 在江苏张家港市创业的陈绍全便是云阳面工的杰出代表。1995 年,年仅 25 岁的他开启了创业之旅。创业初期,他每天凌晨一点多便开始做面,四五点钟就要给各个饭馆配送,别人正常工作时,他才抓紧时间补觉。初到外地,他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,还要为提升面条质量绞尽脑汁。为了让面条更白净、更劲道、更耐煮且不糊汤,他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,坚持购买价格更高、品质更好的面粉。此后,陈绍全辗转多地开设面坊,带出一批又一批面工在当地扎根兴业。如今,他开设的 8 家工厂,年产值高达 8 亿元。 为突破面业散而多、小而弱的发展格局,2014 年,云阳分布在全国各省的面工自发组织起来,成立了云阳面业协会。协会与政府携手努力,将云阳面工凝聚在一起,推动云阳面朝着标准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“云阳面工” 已成为劳务市场上响当当的金字招牌。据统计,“云阳面工” 在外开办各类大小面业企业、加工作坊 4.5 万家,创造劳务收入达 400 多亿元,全县先后涌现出鱼泉、沙市、江口、南溪、后叶等近 10 个面条专业乡镇,30 多个面条专业村 。 近年来,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与新挑战,云阳面业积极求变,在创新之路上大步迈进。在设备革新方面,云阳的面条加工厂纷纷引入流水线。过去,面坊里 4、5 个人一天才能做大约 1500 斤面条,如今的流水线,15 个人一天能做出大约 40 吨面条。像陈绍全,平均每年投入 100 万元用于研发,不断建设备、提工艺、推新品 。 技术创新同样成果斐然。为解决外卖小面成坨、软化的问题,让小面长时间保持风味,2 年前,云阳面业协会与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研究学院合作研发,于 2021 年成功推出 “不坨面” 。 在品牌建设上,云阳也成绩卓著。2022 年,“云阳鲜面” 团体标准发布实施,对云阳鲜面的工艺流程、质量标准、生产环境、检验规则、包装、运输和贮存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。这一标准的出台,为云阳面的品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同年,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授予云阳 “鲜面之都” 荣誉称号 。2024 年 12 月,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云阳 “中国・云阳面食美食地标城市” 称号 。 如今,云阳面业正全力构建品牌推广体系、产业发展体系等,向着千亿产业链目标奋勇前行。众多云阳面业企业不断推陈出新,如连年发食品有限公司,不仅实现了整个挂面制作流程 95% 的机械化和自动化,还开发出全麦面、葛根面、胡萝卜面等新品,甚至推出售价 138 元 / 盒的礼盒装羊肚菌面。为进一步拓展市场,该企业还准备进军 “预制鲜面” 赛道,这种面条能最大程度保留云阳鲜面的风味,打破传统鲜面现制现卖的地域限制 。 重庆云阳鲜面条,从云阳走向全国,云阳人用勤劳的双手与无穷的智慧,为全国面业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相信在未来,云阳面业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,不断书写新的传奇篇章,为全国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、优质的面条产品 。 |